海昏侯墓出土失传千年的《鲁诗》?

来源:南昌晚报 编辑:刘腾镁 发布: 2020-08-14 08:29
海昏《诗》可能属《鲁诗》,朱凤瀚研究认为,海昏《诗》中《大雅》 《小雅》亦于每组首篇首句中择两或几字为组名,与《毛诗》同,但各组内所包含的诗篇及相互次序很多与《毛诗》不同。但组前出组名、篇名目录,以及注解的方式与《毛诗》有别,篇末有扼要的主旨概括语亦不见《毛诗》。

说起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国学读本。《诗经》有四个版本,即鲁诗、韩诗、齐诗、毛诗,但只有毛诗流传至今。那么,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中有1200余枚竹简的内容为《诗》(简称“海昏《诗》”),是属于哪个版本的《诗经》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凤瀚教授研究认为,海昏《诗》其用字与结构同《毛诗》有所差异,鉴于海昏《诗》出土自海昏侯刘贺墓,其文本之传承关系见于史载,故其为《鲁诗》之可能性很大。

刘贺18岁前熟读《诗经》

《诗经》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失传,至西汉朝鲁国毛亨从家宅墙中挖出,始传于世。齐、鲁、韩三家诗从西晋到宋先后失传,现仅存《韩诗外传》六卷,只有毛亨、毛苌叔侄作注的《毛诗古训传》流传至今。

《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汉代时学习与传授《鲁诗》最多,与《齐诗》《韩诗》共立于学官,民间则有《毛诗》流传。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西汉早期鲁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汉武帝时,申公已年逾八十,其弟子中有免中徐公、鲁徐生,昌邑王刘贺的老师王式又曾跟随此二人学诗。王式是汉代有名的大儒,在刘贺18岁前,王式就让他熟读古诗三百零五篇。根据历史记载,刘贺嗣立帝位后不久被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当王式被治事使者查问为何“亡谏书”时,王式申述道:“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由此而得以“减死论”。

海昏《诗》与毛诗不同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有三道编绳,完整简容字20~25字,绝大多数简已残断。海昏《诗》简的总目录保存状况较好。总目录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排列。《风》的目录按国别分组,《大雅》《小雅》《周颂》目录各以10篇或11篇为一组,《鲁颂》《商颂》均不足10篇,目录合为一组。每组目录各集中书写于若干简上,成为一相对独立单元。朱凤瀚认为,海昏《诗》总体构成接近于《毛诗》,但海昏《诗》的章、句数与《毛诗》有一定差别,《颂》《大雅》《小雅》与列国《风》亦多以10篇为一组。

海昏《诗》可能属《鲁诗》

朱凤瀚研究认为,海昏《诗》中《大雅》 《小雅》亦于每组首篇首句中择两或几字为组名,与《毛诗》同,但各组内所包含的诗篇及相互次序很多与《毛诗》不同。

海昏《诗》简本正文之格式结构相当严谨。篇末记篇名、章数与每章句数,全组诗篇正文末尾记组名与总篇、章、句 数,均近同于《毛诗》。但组前出组名、篇名目录,以及注解的方式与《毛诗》有别,篇末有扼要的主旨概括语亦不见《毛诗》。

朱凤瀚研究海昏《诗》与汉《熹平石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之间的关联,发现在编排结构上的基本吻合,为证明海昏《诗》属《鲁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证据,但其确切情况还有待对简的进一步整理与学界的切磋。

猜你还想看:

求助、维权、咨询,找《今帮忙》

  • 九江:黄山松 181 7921 0110
  • 吉安:彭南 135 7688 5601
  • 鹰潭:王重 181 7019 9110
  • 景德镇:黄益华 181 0798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