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县古市镇:易地搬迁拔穷根 乡村振兴促发展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发布: 2021-08-05 12:55
近日,为探寻脱贫地区脱贫群体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

近日,为探寻脱贫地区脱贫群体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

实践团在扶贫安置点走访

实践团在扶贫安置点走访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山地面积占比高达80%,不少群众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山区。多年来,修水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全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和后续帮扶,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实践团在村民家中走访

实践团在村民家中走访

实践团一行先后来到杨坊村谭家岭安置点、矮岭周家山安置点、古市镇集镇大埚安置点、双港村大坪安置点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访谈、参观各村农业发展基地、与乡镇干部座谈等方式,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古市镇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搬迁户可持续生计的情况,同时也见证和感受到了搬迁户的美丽新生活。宽敞明亮的房子,干净整洁的街道,方便快捷的交通,相距不远的学校,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搬迁户的收入不断提高,洋溢着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实践团在蚕桑基地

实践团在蚕桑基地

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产业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古市镇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资源优势,古市镇牢牢把握住“桑”和“茶”这两片叶子,大力发展桑蚕、油茶、花椒等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如今,古市镇从选准产业、激发创业、培育主体、降低风险等方面发力,形成了油茶、蚕桑、花椒、蜂蜜等种养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让产业振兴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当地百姓提供增收门路。

养蚕基地

养蚕基地

搬得出才能拔穷根,稳得住才能奔小康。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古市镇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农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合作社等形式,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带动585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目标,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受益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油茶种植区

油茶种植区

注重乡风建设,助力文化振兴

家训牌

家训牌

古市镇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一级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村民在自家门口挂上了家训牌。“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家训家规,不只挂在门口,更是记在心里的!”说到家训牌,古市镇河桥村彭垅村村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除了设置家训牌之外,古市镇在辖区的村委会还试点设立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中的书籍种类多样,通俗易懂。农家书屋的设立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闲暇生活,还拓宽了村民们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古市镇乡村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整治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振兴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古市镇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新家新环境,新居新气象。在苏区村等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整整齐齐,门前的空地与房屋间的道路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栽种着绿植,村子前的小广场上还有健身器材和露天电影放映屏,一切都井然有序,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江西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更完善的制度、更有力的措施,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作者: 戴玮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社会实践团)

求助、维权、咨询,找《今帮忙》

  • 九江:黄山松 181 7921 0110
  • 吉安:彭南 135 7688 5601
  • 鹰潭:王重 181 7019 9110
  • 景德镇:黄益华 181 0798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