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荻教育高级指导师陈文琦: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来源: 编辑:陈大圣 发布: 2021-06-04 08:09
在进行学科辅导的过程中,陈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对辅导班,都十分抗拒,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来。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学习时态度敷衍,把上课当做打卡任务,成绩提升很不理想。

1

“报名智护计划的家长,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低能量化的表现,因为她在教育孩子方面,都经历过一些失败,这些失败让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能不能行’‘我的孩子能不能行’,她们总是抑制不住地去想这些。”

——画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陈文琦

01

陈文琦老师,画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讲师,国家职业资格老师。

教育,是陈文琦老师心底怀揣的一个梦。毕业后,陈老师便踏上了教育辅导的道路,对孩子进行科目辅导,帮助他们提升成绩。

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越久,陈老师心中的一些苦恼就越大。

在进行学科辅导的过程中,陈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对辅导班,都十分抗拒,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来。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学习时态度敷衍,把上课当做打卡任务,成绩提升很不理想。

虽然陈老师也想过很多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惜收效甚微。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一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观念不同,二是双方压在心底不肯明说的一些矛盾。

父母在抱怨孩子不懂得体恤自己的苦心;孩子则在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意见。夹在中间的学科辅导老师,虽有心帮助家长,帮助孩子,努力地想给双方一个都满意的答案,却发现自己也是处于身陷泥淖、两般皆难的境地。

在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陈老师慢慢地接触并了解到家庭教育,当时,她突地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这是不是,就是能解决我心中苦恼的另一条路?”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开始自学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寻找相关工作。画荻教育,凭借着它在家庭教育领域的专业度和高知名度,映入了陈老师的眼帘。

2

02

选择是相互的,在陈老师观察画荻教育的同时,画荻教育也在观察着陈老师。

而一个高自律、爱学习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

前期的一些自学,令陈老师对家庭教育有了基础的了解;而她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也让她收获到画荻教育的好感。

合作关系确立,一扇大门也为陈老师打开。

画荻教育多年倾尽心血打造而成的智护计划系统,宛若一座瑰丽的殿堂,展现在陈老师的面前。

而陈老师强大的学习能力也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在培训期间,她从智护计划系统中贪婪地汲取着营养,储存、消化、吸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家庭教育领域迅速成长着。

学习和应用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有人都忐忑地等待着一个结果。

三个月后,当陈文琦老师,第一次独立完成指导工作,收获到家长的满分好评时,激动的泪水沾满脸颊,久悬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恭喜你,成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成了陈老师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3

03

“沟通,我觉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了。”陈老师说。

这些年,家长也在不断地学习中,不管是书籍还是网络,或者是讲座、课程,家长可学习的渠道多了,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接受度也越来越强。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冲突却并没有缓解,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通过和家长的接触、交流,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就是出在沟通上。

“9点之前,你还没写完作业,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不乖乖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去。”

“今天不把作业写完,就让你吃‘竹笋炒肉’。”

——恐吓式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使孩子变得胆怯,留下心理阴影。

“今天把这三套试题写完。”

“10点之前关灯睡觉。”

“xxx成绩那么差,你不许和他玩。”

——命令式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缺乏自信,自卑,丧失思考与探索的欲望。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哪用这么辛苦。”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让你好好读书。”

“妈妈以后可全指望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绑架式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会使得孩子长期抱有一种“愧疚心理”,压抑自我心理需求,形成讨好型人格,心理消极、抑郁。

…………

陈老师列举了很多常见的不良沟通方式,还有“比较式沟通”“指责式沟通”“重复式沟通”等。

“家长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破坏着他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慢慢地孩子就不吃这一套了,他们会拒绝、沉默、抵抗……这些,就是家长口中的不听话、叛逆。而沟通无效,也就是教育无效。”

4

04

“通常我们会为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沟通方法,如倾听、共情、陈述性沟通、启发式提问等。也会根据孩子出现的实际问题,给到家长相应的话术,因为有些家长,并不是很快就能理解这些沟通方式,并进行运用的,我们就需要直接告诉她怎么做,怎么说。”

陈老师说,有个北京的家长,就有这样的问题,有一次,她们家孩子学校组织跳绳活动,要求每个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跳到100下,而她家孩子呢,不怎么擅长运动,总是跳不好,跳一两个就断,跳一两个就断。

妈妈压力就有点大了,延长了孩子的训练时间,看着孩子跳,试了不少法子,都没什么效果,期间也有一些语言上的冲突,就是效果没达到,关系还弄糟糕的那种,妈妈着急,孩子委屈。

陈老师本来提议妈妈使用“共情式沟通”“鼓励式沟通”的,可是妈妈那时候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付出,从心理到行为,都无法进行配合。无奈之下,陈老师选择让妈妈进行“伪共情”“伪鼓励”式的沟通,设定了相关情境,告诉了妈妈一些话术。

比如,看到孩子准时进行训练的时候,对孩子说“妈妈看到你今天一放学就在训练了,训练很积极哟”;看到孩子昨天跳了3个,今天跳了5个,就对孩子说“你今天跳了5个,比昨天多跳了两个,有进步”;看到孩子自发延长了训练时间,就说“训练时间结束了,你自己都还在练习,你的努力妈妈都看在眼里”……

在这样的沟通方式下,孩子就不再怕跳绳了,还想着怎么去跳得更好,请教同学方法,自发加强训练之类,进步也越来越快,活动之前,已经跳得很好了,家长还特意拍了个视频,发给了陈老师。

5

05

专业、科学、系统,是智护计划的三个关键词。”陈老师简单地陈述了自己对智护计划的理解。

通过智护计划,家长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而通过指导师的帮助,家长则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家庭教育是个很繁芜的学科,同样,智护计划体系所包含的知识,也浩瀚如海,家长需要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勺水,能够解决自家孩子问题的那勺水。

这时候,指导师的专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家长的描述,快速掌握智护家庭的实际情况;如何根据智护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家长针对性的方案;如何根据实际的反馈,调整更新,优化指导……

有些家长不会说,有些家长不愿说,有些家长说不明白,这都是指导师必须面临的困难,考验着指导师的专业能力和指导技巧。

一次成功的指导,包含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我们从家长描述中,去察觉这个家庭现在面临的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要让家长理解我们的指导行为,让他们愿意接受并且配合我们的指导;第三,家长通过运用我们指导的知识或方法,能够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陈文琦老师说,这是智护计划很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师的责任与义务。

紧接着,陈文琦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自己指导的四步曲”。

第一步:共情与理解,去父母的“污名化”。现在很多文章、言论里,都会说,孩子没教好,都是父母的错,你不是一个好爸爸,或者说你不是一个好妈妈。但其实,父母为了教育好孩子,是一直在付出努力的,比如说报名智护计划的父母,我们需要看到他们的努力,认同并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

第二步: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家庭情况,包括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他们的性格,他们处事惯用的方式。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一些细节的点恰恰就是突破的点。

第三步:因材施教。这里包括家长更多的差异化,如家庭环境、文化水平、学习理解能力等,针对每一个人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身上就有一千个智护计划。

第四步:教效合一。这2-3月的时间中,我们会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家长能够学习到哪些内容,需要家长做到哪些配合,这些行为,短期会有一个什么效果,长期会有什么效果,要让家长心中有底,我们教的不单单是几种方法,而是教育孩子的思维。

6

06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里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陈文琦老师用这句话作结。

她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也是孩子一生的学校。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将持续终生。

为了孩子好的心,家长们都不缺,但是,有心不代表正确、科学。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智慧型、学习型父母,和孩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求助、维权、咨询,找《今帮忙》

  • 九江:黄山松 181 7921 0110
  • 吉安:彭南 135 7688 5601
  • 鹰潭:王重 181 7019 9110
  • 景德镇:黄益华 181 0798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