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中国工商银行瑞金支行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同时,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外企业2020杭州峰会上,该行捧回了“十三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牌。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在这片红土地上,工行瑞金支行以党建为引领,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服作为,文明服务,为支持“苏区振兴”作出工行贡献。该行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第十五届文明单位、江西省金融五一劳动奖状、工总行第十届文明单位、总行模范职工之家、总行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根基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瑞金支行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谋划,紧紧围绕“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这一工作思路,强化组织优势,通过创新党建工作“三五法”,将党建责任清单得到有效落实,使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服务目标的实现,党建工作“三五法”被评为工总行基层优秀案例,在全行推广学习,被全国金融工委和工总行指定为“党建带工建工作示范点”。扎实创新的党建工作,强化了政治建设和文明建设同推进。
为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性、组织性和有序推进,该行抓机制、强领导,激发文明创建新活力。支行建立了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网点服务管理团队、支行培训团队、检查评价团队等服务管理机制,“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筑牢文明单位的落实机制。作为服务单位,该行以创建“五大样板”的服务目标,即服务规范的样板、服务安全的样板、服务客户的样板、服务经济的样板、服务扶贫的样板,以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制度保障等三大保障为抓手,使优质服务实现过程管理、常态化管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文化护航,深化文明内涵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修身,心有礼则心泰……”近年来,瑞金支行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整合,注重员工思想教育、企业文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技能的提升。
该行强化学习型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瑞金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红色我传承 请组织检阅”的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做好完整的学习记录及备档;青年员工参与写作培训、专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通过微信等平台转载学习资料、文章心得;坚持党建带团建思想,打造了“双周读书会”品牌,青年员工共同交流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连续多年开展了“爱是我们共同的血型”献血活动、雷锋服务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创优争先、依法合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服务民生,打造文明品牌
近年来,瑞金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支持,持续为瑞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金融服务支持,有力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加速发展。
该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实现了全面信贷支持。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道路提升改造项目、瑞金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瑞金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瑞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瑞金市2019年棚改项目(二期)、瑞金市“一江两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及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房建设项目等一批市重点民生项目累计发放贷款40.72亿元,全力支持配合当地市委市政府做好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为“保民生”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发挥金融力量。此外,该行还积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贷款需求,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当同业位居前列,为万千瑞金市民实现“安居梦”贡献了一份工行力量。
责任担当,彰显文明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瑞金支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努力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该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不抽贷、断贷、压贷,对发展前景较好但暂时受困的企业,简化手续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通过展期、续贷、再融资等方式做好融资接续安排,满足客户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开展“春润行动”,主动作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通过快速审批、创新方式、争取政策、灵活施策、利率优惠等措施大力支持了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协调复工复产,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恢复增长。疫情发生以来,该共支持了37户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发放贷款3.6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困境。
此外,该行在人员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以中层管理干部为主的结对帮扶干部参加扶贫工作,并严格实行第一书记脱产驻村,举全行之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以来支行共拨付扶贫资金30多万元,资助了贫困村路灯照明、小学安全设施等公益项目。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支行积极开展“春暖行动”,帮助贫困户销售了近5万元的滞销农产品;全行党员和青年员工捐款近万元。
“砥砺前行只争朝夕,追梦路上不负韶华。”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工行瑞金支行将继续以服务红色故都经济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供给,断续谱写内化文明、外化服务的金融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