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藏心间 奋笔忆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记抗美援朝铁道兵赵炳文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记者:娄盼盼 编辑:李健 发布: 2020-10-28 11:46
赵炳文,1933年7月出生,1951年2月考入铁路,1952年12月申请抗美援朝参军,1953年1月被分配到新建铁路指挥局机械处任司务长,同年6月下到铁六师直属机械连,1954年4月回国后跟随铁六师转战宝成、黎湛、鹰厦、廉茂、滇黔等线路修建,1956年9月入党,1966年5月转入原南昌局鹰潭水电段直到1993年退休,现南昌局集团公司鹰潭供电段退休职工。

01

赵炳文,男,河南省孟津县人,1933年7月出生,1951年2月考入铁路,1952年12月申请抗美援朝参军,1953年1月被分配到新建铁路指挥局机械处任司务长,同年6月下到铁六师直属机械连,1954年4月回国后跟随铁六师转战宝成、黎湛、鹰厦、廉茂、滇黔等线路修建,1956年9月入党,1966年5月转入原南昌局鹰潭水电段直到1993年退休,现南昌局集团公司鹰潭供电段退休职工。

02

四枚纪念章、两本学习笔记、一沓三百万字的回忆手稿、几张老照片,因一段特殊经历,被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赵炳文珍藏多年。

1950年,美帝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我国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安全,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号召。当时年仅17岁还在校当学生的赵炳文满腔爱国情怀,立即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参战,但因年纪小,被拒绝了。但赵炳文决心不灭,到铁路上参加工作后,又向组织写了两次申请,终于于1952年12月得到批准,参加到了朝鲜腹地龟殷线和德八线两条铁路线建设。

03

“终于能投入战斗了!”这是赵炳文刚到朝鲜时的第一感受,但他马上平复心情,给家中写了一封平安信,“爸妈,对不起,我来朝鲜了……”这是因为他的这次参战,瞒住了家里所有人。

回忆起抗美援朝经历,赵炳文说有三次最为难忘,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大家在龟城向指挥局行进的路上,敌人的照明弹亮了起来,这意味着敌方轰炸机将于几分钟后到达。幸好当时的司机经验丰富,开足马力向前,躲过了敌机的投弹轰炸,但回忆起当时炸弹掀翻土地,四处飞溅的画面,赵炳文依然历历在目。第二次是在搬运铁路高压设备时,敌机突然轰炸,赵炳文和战友立即钻进事先挖好的“猫耳洞”,才算躲过一劫。第三次是敌方飞来数十架轰炸机,准备轰炸当时赵炳文和战友们所在的指挥局,但因具体位置误判,敌机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只是把防空洞石山削低1米多,所幸洞内人员无一伤亡,但周边的朝鲜老百姓,却有10人不幸遇难。

“敌人想阻止我们修铁路,断了我军的后方供给链,但我们就是要打造‘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你白天炸,我们晚上修,你今天炸,我们明天修,反正我家弟兄多,我死了就死了。”赵炳文忆起当年抗美援朝修铁路经历,依然无畏坚毅。

“当时是上有敌机轰炸扫射,下有零下20-30度的寒风冻土作伴,但即使这样,毛主席下达3个月的特紧任务,我们两个月零五天就修通了全长129.35公里的龟殷线。”赵炳文说,龟殷线火箭般的修建速度,来源于战士们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

1954年回国后,赵炳文跟随铁六师转战宝成、黎湛、鹰厦、滇黔等铁路线建设。1993年,他在原南昌局鹰潭水电段退休。

赵炳文一直热爱文学写作,退休后,他根据自身回忆和搜集素材,开始着手《战斗在朝鲜德八线上》一书的撰写,此书于1983年就已开始构思,耗时14年修改打磨,草稿300万字,笔都写秃了百十支。2000年,此书被原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列为简史出版。

在随后的退休生涯中,赵炳文老战士又先后撰写了《话说铁道兵》、《抗美援朝演义》、《追踪青藏铁路》等书籍。

现在,87岁高龄的赵炳文依然保持着学习和写作的习惯,谈起写书初衷,赵炳文说道:“历史应该有人记录,不把这些人和事记下来,我对不起死在战场上的那些战友们,当时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不能忘记当年在那片黑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猜你还想看:

求助、维权、咨询,找《今帮忙》

  • 九江:黄山松 181 7921 0110
  • 吉安:彭南 135 7688 5601
  • 鹰潭:王重 181 7019 9110
  • 景德镇:黄益华 181 0798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