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见习记者 刘起福)他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有四十年,他是全国先进文化站——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他荣获全省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就是舒国珍。
舒国珍自幼生长在长江边,从小喜好读书、绘画及剪纸, 1979年进入码头镇文化站工作。40年来,他团结同事,奋发进取,推动全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把阵地建起来
每当夜幕降临,广大群众纷纷聚集到码头镇文化站广场跳广场舞、打篮球、做健身运动,每逢重要节日,也会来到文化站欣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
如今的码头镇文化站,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是人们娱乐放松的好去处。这座美丽的文化站凝结着舒国珍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改革开放以来,为给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舒国珍带领全站员工多方筹资建设新的文化站。
舒国珍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家临街的一栋三层房子处理掉,垫资11万元为文化站购置六亩土地,后又筹借20万元,终于推动新的文化站于2006年元月破土动工。
建设过程中,舒国珍起早贪黑,无怨无悔。为了保护建筑材料,他在四面通风的工棚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没日没夜的工作,使他消瘦了许多。有人问他,“你建文化站怎么像建自己的房子一样?”他笑着说:“因为文化站就是我的家。”
在舒国珍的努力下,集体育、演出、展览、培训、戏剧、电影、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于2006年9月29日落成竣工,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把服务提上去
“硬件”跟上来后,舒国珍认真做好“软件”工作。他大力推进街道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组建了黄梅戏剧团、中老年人艺术团、铿锵鼓舞队、综合舞蹈队、广场舞队等文艺团队,成立了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诗词协会等机构,举办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
近14年来,共完成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送文艺戏剧下乡150余场,送图书、科技下乡90余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832次,举办展览、展示73次,举办培训辅导201次,实现图书借阅28000人次、电子阅览14500人次,为码头镇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起舒国珍,码头镇长流村戏剧爱好者周升道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对他推动全镇文化事业红红火火发展赞不绝口。
把文化传承好
难能可贵的是,舒国珍有意识地加强文化档案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自1979年建站以来,整整40年,他都有日常的工作日记,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都保存了文字和照片资料。他视这些资料为瑰宝,细心加以整理和收藏,尽管有些书籍和照片已经泛黄,但却一尘不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舒国珍也十分关心文艺工作者,注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站干部余东红家住上饶,2016年考入码头镇文化站。初来乍到的余东红无依无靠,舒国珍不仅妥善安排她的食宿,还悉心予以指导,给予她许多锻炼的机会。提到舒国珍,余东红总是满怀感激地说到,“舒站长不仅多才多艺,而且热情朴实。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40年的青春,40年的坚守,40年的付出,舒国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谱写了矢志不渝的奋斗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