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见习记者 朱烨)他开着一辆简易改装的“农民宣传车”,走家串巷地为乡亲们义务广播宣传工作,这一做,就是三十年;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冒着熊熊烈火冲进火场救出四个孩子,眉毛、头发全烧焦了,他却说: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他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扛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家乡的基层宣传事业,给千家万户传播知识政策,不计得失,不问回报。
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民间宣传大使”的张包春。
一人一车,行遍乡村万户
张包春出生于万载县双桥镇龙田村,是一名农村共产党员,今年64岁。多年前的一天,他将文化下乡的电影放映广播车改装成农村宣传车,就这样,他开着这辆简易的“大篷车”走上了给乡亲们传递信息的宣传之路。
曾经,在无数条或泥泞或崎岖的乡间小道上,车上的喇叭用亲切的方言播放着通俗易懂的标语,传播扶贫政策、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宣传征兵政策……回荡的广播声成为宁静的乡村最悦耳的音符。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张包春心中的广播热情却从不曾丝毫递减过。
为了把广播工作落实到位,张包春白天协助双桥镇政府进行扶贫知识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等,把书面化的培训内容转换成乡亲们能听懂的方言,并将江西各种宣传短片插播在电影放映前,为乡亲们详细讲解知识,到了傍晚,他就走乡串户播放宣传短片、分发宣传资料,晚上还要撰写通俗易懂的宣传文稿,熬夜已是家常便饭。
投入宣传费用近20万
这些年,张包春义务宣传仅电费一项就花费2万多元,加上搭建广播站、购买各种设备及制作宣传资料,累计投入近20万元。虽然花费巨大,但他为乡亲们义务宣传的信念从来没变。从双桥镇到周边乡镇,他的足迹踏遍万载县181个行政村。由于邀请他前去搞活动的乡村太多,时间安排不过来,张包春还开通电话预约,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乡亲们服务。
有人说他傻,尽做亏本事,但张包春不这么认为。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群众服务,只要乡亲们把消防安全牢记心中,我的付出就没有白费”。
冲进火场救出四个孩子
2011年3月4日下午,张包春正开着“农民宣传车”在一个村子广播防火知识,突然,从一间屋舍中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快来人啊,着火了,救命啊!”听到呼救声的张包春立即扔下他的宣传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着火的屋舍,只看见屋舍里一堆如小山高的干松枝正燃起三四米高的冲天火焰,屋外还有两位高龄老人正急得跺脚呼喊:“快!快!快救人,屋里有4个小孩!”
听到这里,张包春立即冲进火海。由于4个小孩躲藏处空间狭窄,无法一次性救出,张包春只好4次弓身钻进火海。虽然头发、眉毛烤焦了,手、脸烧伤了,但他全然不顾,心中想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救出小孩。短短的五分钟,宝贵的五分钟,张包春最终把火海中的4个小孩一一救出。孩子们化险为夷后,张包春又用水桶装水继续救火……
闻讯赶来的村民对张包春火海救人的壮举感激不已,“要不是张包春这样舍命相救,这4个小孩早没命了!”而被烟火熏成“黑人”的张包春却说:“别人遇到这样的事,也会这样做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更应该这样做!”
“我比谁都富有”
三十年来,张包春的“农村宣传车”穿行于乡间崎岖的道路上,将党的政策、致富信息、消防安全知识等带入千家万户,他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了万载县60万老百姓的平安喜乐,也用辛勤的汗水、无悔的付出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随着“农村宣传车”宣传范围的不断扩大,张包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广播室里,堆满了这三十年来获得的四十多项荣誉,牌匾挂满了一面墙。“中国好人”、“江西省劳动模范”、宜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这些奖牌不仅是他服务乡亲的见证,也是他生活价值的体现。张包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也是我这个老党员为乡亲们义务宣传工作的誓言”。
义务无时限,爱心无界限。张包春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宣传工作当中,在这片安宁祥和的赣西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无私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