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见习记者 朱烨)“什么是好医生?——不但要有为病人造福的愿望,更要具备为病人排忧解难的本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24年的医生,双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25年的医生,双鸥一直把病人当亲人,无私奉献,努力践行着当一名“人民好医生”的诺言。
2018年2月,一位105岁的高龄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家人慕名前来求诊,经双鸥医生细致地检查发现,老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在医术上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的骨折,况且当时老人精神状态欠佳,意识一阵清醒,一阵糊涂,还有脑梗病史,还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情况非常危急,随时有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双鸥立刻会同科室医生及相关科室主任对老人进行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病例对所有医护人员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鉴于老人的整体状况,采取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势必会导致肺内感染、褥疮、血栓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非常之高。
若手术治疗老人是否能承受?一旦有任何极为细小的差错、意外,老人性命堪忧,可能还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拷问。但是,医者仁心,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在家属同意了手术治疗后,双鸥带领团队为百岁老人做了手术,术后两周老人竟然可以站立起来。
无私奉献是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医生,双鸥的上班时间都挤得满满的,每天8点前就早早地到了病房,查阅病人的检查结果,带领小组查房,与病人亲切交流,了解病情,调节病人和家属情绪;查完房后就开始一天的手术,有时手术难度大,连轴转,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做完后立即瘫坐在地板上。
一天下午,急促的电话声叫醒了双鸥,值班医生告知科室来了一个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患者同时合并有艾滋病。
一提艾滋病,几乎是人人自危,唯恐避之不及,艾滋病手术的职业暴露风险高,稍不留神就会“引火上身”。但是当双鸥来到病房,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作为一个医生,他无法拒之门外,二话没说,立即安排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
手术后,身旁的年轻医生钦佩地问双鸥:为这个艾滋病患者做手术时难道没有一丝的紧张和犹豫吗?双鸥坦言道:“说实话,我当时知道这个病人是艾滋病的时候,心里其实还是非常紧张、恐惧和有些纠结的,也特别担心被感染。”
但看到这个艾滋病患者期盼、挣扎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时,双欧觉得将他拒之门外又于心何忍呢!即使是艾滋病人,他们也有追求健康的权利,况且,这也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从医多年,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中也收获了快乐和幸福。来自上饶一个贫困山区的患者陈某,3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步加重到近期时候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已经不能站立行走。
辗转多个医院,被告知需要去上海手术治疗,但是医疗费用高昂,家里无力承担,面对陈某日渐加重的病情,患者家属一筹莫展。来医院找到双鸥后,双鸥告诉他们:“他还很年轻,还有大好的人生等待着他,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想想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于是,双鸥立即发动整个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为他们捐款,又通过各种平台为他们募集治疗费用。看到双鸥尽心尽力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家属终于眼里充满了希望。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后,成功为病人实施了手术。
术后患者逐渐恢复,3个月后患者已经能够站立行走。当看到患者洋溢着康复的笑脸,双鸥就觉得之前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