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见习记者 刘起福)江西省铅山县法院永平法庭庭长王勇,一级法官,一位六级伤残者。28年来,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扎根基层,忠诚履行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吊瓶办案 与生命赛跑
“这是慢性病,不打紧!”这个理由,王勇跟大家讲了28年。
王勇一手挂吊瓶一手持文书的场景,同事们都习以为常了。与王勇共事多年的永平法庭副庭长徐旭东与他“已经有了默契”,王勇手机打来的电话是不用接的,那是他药水打完了需要帮他拔针头的“信号”。
1987年,王勇成为了驻福建某部侦察连的一名战士。服役期间,因为艰苦的军事训练,加上治疗不及时,王勇患上了“双下肺支气管扩张”疾病,七个多月的治疗后被认定为“六级伤残”,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
王勇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江西老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本可以在家带薪休养,或选择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秉持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毅然选择到偏远山区的法庭工作。
28年来,慢性咳嗽、反复咯血等典型症状,一直困扰着王勇。支气管扩张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壁结构的永久性破坏,目前药物无法逆转这个过程。
“如果要进医院,走完挂号、问诊、缴费、拿药、打针的程序,一个上午时间就没了。”王勇说,决不能因此耽误工作,“很多农民住在几十里外,他们来一趟法院,你去医院了;他们又来一趟,你又去医院了,这像话吗?”
为了不让村民等待、为了不耽误工作,王勇让医生帮忙开好几天的药量、请村里诊所的医生来法庭帮忙打针、让法庭同事帮忙拔下针头,已经成了常态。
开庭时,王勇为了止住自己的咳嗽,常常不按医生的嘱咐,服用两倍的药物。
法警江林英对这位“吊瓶庭长”印象深刻,王勇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法庭工作。“刚开始,我想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不出差、不出去开会,王勇仍是每天6点来多到办公室。
“我就是想好好珍惜生命,我想与生命赛跑。”王勇说。
心系群众 为人民服务
王勇还时常贴钱工作,他瞒着妻子,用自己的工资贴补法庭办案经费的不足。
王勇经常对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伸出援手,资助贫困学生,汶川地震、鲁甸地震时他也主动捐款……,当人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说:“钱是国家的,是国家给的。”
20多年来,王勇捐款累计金额有据可查的就已超过11万元。
在基层法庭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王勇组建了紫溪法庭,参与组建了永平法庭。他先后审理民商事案件1200多起,诉外化解矛盾800余件,连续十年案件调解率、撤诉率高达82%以上,审结率、执结率均为100%,无一例发回重审、无一例改判、无一例差错、无一例缠诉、无一例投诉。
铅山县紫溪街道办的余雯告诉记者,因为一桩离婚案,她对王勇庭长的审案魄力记忆犹新。
案件中,一位有婚外情的妻子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与其离婚,丈夫不同意离婚。
开庭时,原告十五六岁的女儿一声声哀求“妈妈,别离婚呀”,丈夫痛苦地揪自己的头发,不断撞墙,此情此景激起了法庭内群众的愤怒。
庭审刚结束,“捆上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押回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喊,一群人山呼海啸般冲向原告,叫骂,围堵,拉扯,要把她押回夫家。
“大事不好!”王勇一边用身体护着原告,一边劝解失去理智的人们。有人见状大叫:“这个狗官一定得了这个不要脸女人的好处。”于是,口水、撕扯批头盖脸朝王勇而来,一些人甚至用力地踢了王勇几脚。
王勇护送原告到车站上车,并交代司机迅速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