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记者 胡康林 实习生 朱烨) 春天黄花漫山遍野,秋天枫叶红遍山岭。无论是朝霞还是落日,辉映在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村落之上,几多春秋慢度,勾画出婺源如诗如画的乡村之美。
婺源的美,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众多环保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查仲祥就是这其中一位。他坚持 “事前环保把关、严格环境执法、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推动了婺源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凭借着生态优势,婺源县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与“中国最美乡村”品牌不相称的乱象,这让查仲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2012年起,查仲祥牵头了“农村十项面源污染整治行动”,通过落实责任、强化调度、完善设施、严格问责,基本实现了“十个全部”:即辖区内沿河沿溪建设项目全部做到“环保三同时”;河道采砂全部规范有序;农村“五小企业”全部关闭停产,工业企业污水得到有效处理;3000多家“农家乐”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废水实现达标排放;乡镇所在地全部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县1487个自然村全部聘请保洁员,生活垃圾得以有效处理;山塘水库全部禁止肥料养鱼,境内河流全部禁止电、炸、毒鱼;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绘画写生景点全部做到油彩污水集中处置;现有矿山全部开展恢复治理。
生态是基石、发展是核心,保护是基础、执法是保障。在改善城乡环境的同时,查仲祥坚持做到“事前环保把关、严格环境执法、创新服务模式”,给绿水青山撑起了保护伞,有效推动了全县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按照“有污水、有气体、有灰尘、有气味、有烟囱”的“五有”项目不引进原则,实行引进项目事前环评把关,几年来共拒绝各类项目40余个,投资额80余亿元。
二是实施严格执法,对原有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较大的企业报请县政府实施关停取缔,先后共关停企业40余家、责令改正违法排污企业260余家,较好地改善了婺源的生态环境。
三是加大生态产业发展的服务力度,实行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开通绿色通道、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服务措施,助力于婺源县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以绿色食品、服装加工、旅游商品等特色低碳工业为主的江西省第一家生态工业园区。
四是完善环境监测信息,建成江西省唯一的国家农村空气质量监测背景站,为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建章立制方能长久,全面落实才显成效。查仲祥围绕婺源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组织拟定了《婺源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婺源县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成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并建立起严格的跟踪问效保障体系,形成了“政府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他还注重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的“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风声水起,各界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大幅提升。
白天忙调查,晚上忙走访,心系生态事,情牵环保心,查仲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领域竭诚奉献,辛勤工作。2016年,他被原环保部授予中国首届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