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鹏祥(右)与记者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余亦鹏)抚州市财政局的周鹏祥2016年7月来到东乡区岗上积镇东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一年多时间,东源村从以前单纯的水稻种植、无集体经济,发展为如今的光伏、脐橙、莲藕、肉鸡养殖等多产业齐头并进。尤其是周鹏祥大力推动的肉鸡养殖产业,虽然引进时间短,但给当地贫困户带来了较多的收入。
近日,江西网络台记者来到东源村驻点采访,周鹏祥向记者讲述了他引进肉鸡养殖这一扶贫产业的故事。
记者:你当初怎么会想到引进肉鸡养殖产业?
周鹏祥:东源村过去以农业种植为主、没有村集体经济,贫困户都是老弱病残、缺乏劳动能力,我将引进适合对路的村级产业,特别是村集体自有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对贫困户保障能力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
肉鸡养殖项目基本没有实施难度,且市场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便于管理,适合作为村集体自有产业发展。
记者:你当时是如何引进这个项目的呢?
周鹏祥:我经过了解,临川区一家公司正在开展肉鸡养殖项目的对外合作,合作方式是由公司提供35日龄左右的鸡雏、饲料并负责防疫,合作方负责建设养鸡场、雇佣劳力饲养,成品鸡由公司收回,并按3元/羽的价格计酬。
记者:当时的养鸡场的场地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周鹏祥:养鸡场既要交通便利、又要尽量远离人群聚集地区,既不能有内涝、又要挨着山林地带。为了找到合适建养鸡场的地方,我和村干部们走遍了全村所有10个村小组,最终选定了本村上余村小组、前东源村小组和前桂村新赵村小组共有的一块20多亩的荒地,经对方公司技术人员实地察看认可,适合建设养鸡场。
由于这块地有部分属于相邻的前桂村新赵村小组,我们又多次上门与新赵村小组干部沟通商洽租地事宜。他们白天都在东乡城区务工,我们就起早或者晚上到他们家去做工作,最终成功商定了租地协议,为养鸡场建设扫清了障碍。
记者:建养鸡场投入了多少资金?
周鹏祥:经测算,我们选定的地块可以建设一个同期饲养规模3万羽以上的养鸡场,但土地三通一平、兴建标准养鸡大棚及工房等附属设施,需要投入110万元左右,资金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记者:那资金问题是怎么解决?
周鹏祥:经过积极争取,东乡区扶贫和移民局将我们的项目纳入了产业扶贫扶持项目,帮助解决了建设资金40万元。我的帮扶派出单位抚州市财政局从自身机关经费中挤出3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剩下40万元需要我们再想办法解决。
2016年,抚州市组织开展了“百企帮百村”行动,与我们东源村对接的是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此,我多次到博雅公司找相关负责人洽谈,向他们介绍东源村基本情况、我们帮扶发展思路,以及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打算,积极争取博雅公司给予养鸡场项目大力支持。通过真诚沟通,最终博雅公司给予我们赞助款40.4万元,其中40万元专项用于东源村养鸡场项目建设,为我们解决了项目建设的燃眉之急。
记者:筹集到了资金后,养鸡场的建设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周鹏祥:从土地平整开始,不管日晒雨淋,我坚持每天至少2次到工地督促项目建设进度、监督项目建设质量。由于每天都在铺着凹凸不平的碎石施工地面上来回,两个多月的工程施工期还没结束,我新买的一双运动鞋就被硌得掉了底。
记者:目前养了多少只鸡?
周鹏祥:现在养了27000羽左右,今年5月18日,合作公司第一批鸡雏26950羽陆续运抵东源村养鸡场投入饲养,我们第一批鸡已交回公司。
记者:成效如何?
周鹏祥:在多方通力合作下,东源村已向合作公司交回第一批成品鸡2.5万羽,东源村历史上首次实现村集体收入7.5万元。11月29日,我们从中提取2.08万元,按800元/人的标准对实际收入偏低的贫困户20户26人进行补助,一年下来每户大概有2000元左右的分红,让贫困户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